-
学校召开科研工作例会
4月13日,副校长吴家胜主持召开科研工作例会,谋划部署2023年度科研工作任务。农学院、林生院等11个学院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科研秘书及科技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吴家胜指出,2022年是难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在各学院和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针对2023年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他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强化科研工作的战略地位。学校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
2023-04-14 -
我校4位学者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3月28日,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发布。我校4位学者入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覆盖了4个一级学科。根据榜单数据,我校喻树迅院士、吴刚教授、朱祝军教授、戴朝卿教授入选该榜单。其中戴朝卿教授自2015年爱思唯尔与上海软科联合发布“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以来,已连续9年入选物理学领域榜单。4位高被引学者的入选,标志着我校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据悉,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
2023-04-10 -
【农林故事·校友篇】徐健:把科技知识播种在乡村共富的大道上
徐健,浙江农林大学首批“农民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返回农村从事现代农业事业,把论文写在田野里,把科技知识播种在乡村共富的大道上,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丽水市“高级农作师”、丽水市莲都区“乡村能人”等。春日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温室。一位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低头仔细观察着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他轻轻抚摸着一株小苗,手指缓缓地按摩着茎部,感受着茎的柔韧,看着它缓慢但又坚强的生长点,仿佛正在试图抵抗周围环境的压....
2023-04-10 -
学校举行农林共富竹笋宴系列活动 共享竹文化、竹科技盛宴
4月2日,学校在东湖校区举行“大学味道之农林共富竹笋宴”系列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施美红宣布开幕。副校长胡祖吉致开幕词。施美红、胡祖吉共同为农林共富竹笋宴揭锅。“竹有美态,美德,美味,可入诗,入画,入佳肴。”伴随着以竹、笋文化为主题的诗歌朗诵,农林共富竹笋宴正式开启。本次竹笋宴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10大子项活动精彩纷呈。学校希望通过举办农林共富竹笋宴系列活动,引导师生弘扬竹文化、展现竹科技,深....
2023-04-06 -
园艺科学学院十字花科蔬菜团队在《Food Chemistry》发表学术论文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是一种栽培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蔬菜,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黄酮组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糖尿病和降血脂等多种功效,但其含量容易受到品种、果荚成熟度和加工处理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黄秋葵的收获和加工阶段有必要建立一种稳定、快速的黄酮类化合物测定方法,为黄秋葵种质筛选或品质监测提供技术支撑。2023年3月16日, 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9.231/中科院一区...
2023-04-03 -
《中国科学报》:瓜类作物有望实现“无卷须”栽培
卷须是黄瓜、西瓜、南瓜等葫芦科瓜类作物的重要攀爬器官,通过卷须攀爬,农作物可获取更加有利的光照、空气等生存条件。但是,在瓜类作物设施栽培中,卷须则为多余器官,需要人工摘除以便于藤蔓管理,极大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因此,如何能够让瓜类作物“无卷须”,是实现轻简化栽培的重要育种目标。带卷须的黄瓜。(课题组供图)那么有没有一种技术可能,真的让瓜类作物不再生长“卷须”?如果设施栽培中的黄瓜、西瓜、南瓜等不....
2023-03-31 -
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曹玉成教授团队在《Water Research》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近日,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曹玉成教授团队(土水污染控制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中科院1区,IF=13.400)发表题为“Cultivation-dependent and cultivation-independent investigation of o-methylated pollutant-producing bacteria in thre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环境与科学工程2019级本科生汤薏然,通讯作者为青年教师周昕彦。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
2023-03-31 -
学校科研成果入选2022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林学会公布了2022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我校吴家胜教授团队的成果“破译复杂超大千年香榧基因组”入选。该成果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参与裸子植物香榧种子发育、金松酸生物合成的分子和进化机制,构建了金松酸生物合成体系,实现了金松酸的生物合成,建立了香榧基因数据库及表型数据库,解析了重要健康功能成分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挖掘了营养及形态性状关键调控位点及其关键基因,建立了基因标记辅助选育高产、优质榧树....
2023-03-28 -
化材学院生物质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3月25日,化材学院林业工程学科生物质微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32.086)在线发表题为“Wood-derived continuously oriented three-phase interfacial channels for high-performance quasi-solid-state alkaline zinc batteries”(木材衍生连续定向三相界面通道用于高性能准固态碱性锌电池)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是该团队硕士研究生李岚泽,通讯作者为陈浩....
2023-03-28 -
园艺科学学院朱祝军教授团队在《New Phytologist》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近日,园艺科学学院朱祝军教授团队(设施园艺与品质调控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中科院1区,IF=10.323)发表题为“Tendril morphogenesis is regulated by a CsaTEN-CsaUFO module in cucumber”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葫芦科植物卷须变态发育一个可能的保守基因通路TEN-UFO,促进了对植物攀爬行为进化的理解,可为葫芦科园艺作物(如黄瓜、西瓜、南瓜等)的“无卷须”育种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依据。卷须是葫芦科植物的....
2023-03-28 -
《浙江教育报》:浙农林大跻身双“省部共建”高校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共建浙江农林大学协议。至此,继成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后,浙农林大正式步入双“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按照“省部共建”协议,省政府将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科教平台建设,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浙农林大综合实力提升。包括支持该校推进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支持该校进一步聚焦学科优势,实现涉农学科高质量全面发展;支持该校建设高水平科....
2023-03-24 -
《浙江教育报》:浙农林大教授科技助力“零碳村”建设
“很高兴能获得低碳家庭荣誉。”近日,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的6户“零碳村”低碳家庭正式出炉。村民王苗菊代表获奖家庭,表达了继续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的决心。此次低碳家庭的出炉离不开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2021年起,研究团队就在半山村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开展碳汇数据收集。在走村调研中,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半山村已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实现碳中和,而且还有多余的碳汇供其他...
2023-03-24 -
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3月21日,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副处长周坚锋和省标准化研究院技贸措施研究中心工程师来校调研交流,我校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化材学院、林生院、竹子研究所、农学院、园林学院相关教师参加了调研活动。周坚锋表示,此行主要围绕学校省级标准国际化试点、示范单位和培育基地在开展国际标准研制、人才培养及标准化交流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困难及建议措施。科技处负责人对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和省标准化研究院技贸措施研究中心一...
2023-03-24 -
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家胜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近日,由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家胜教授领衔的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影响因子为17.693)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以《TheTorreya grandisgenome illuminates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gymnosperm-specific sciadonic acid biosynthesis》(《香榧基因组揭密了裸子植物特有成分金松酸生物合成的起源与进化》)为题,揭示了我国南方特色经济干果香....
2023-03-13 -
王祥冰院士来校交流访问
3月10日,王祥冰院士(外籍)受邀来我校交流访问。副校长吴家胜及林生院、国教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交流会。吴家胜对王祥冰院士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特色、办学成果和国际化工作思路。他表示,国际化是学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国际化工作大有可为,要着力提升国际化师资、专业和课程建设,搭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寻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机遇。他期望能与王祥冰院士工作站在“一...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