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金融时报》:浙农林大获批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最新部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浙江农林大学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舟山地处长江口与东海交汇处,伴随着不断发展的跨境物流,也使得舟山容易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热点区域”。同时,舟山群岛的生态隔离和岛屿效应呈现独特环境,使其成为研究外来生物定殖和利用的天然实验室。与此同时,舟山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年水产品产量超百万吨,水母、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种可能堵塞....
2025-09-12 -
林生院桂金山团队开发高效悬浮细胞CRISPR编辑体系构建杨树受体激酶大规模突变体库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桂金山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treamlined multiplex CRISPR editing of receptor-like kinases inPopulusvia cell suspension transformation”(《通过细胞悬浮系转化实现杨树受体激酶的高效多重CRISPR编辑》)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叶片直接诱导悬浮细胞的高效CRISPR基因编辑平台,突破杨树高通量多基因编辑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受体激酶(RLKs)大规...
2025-09-10 -
林生院桂金山团队利用碱基编辑器定向进化CesA8改良纤维品质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桂金山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题为“Base Editing-Mediated Targeted Evolution ofPopulusCesA8 Boosts Cellulose Production”(《碱基编辑介导的杨树CesA8基因定向进化促进纤维素产量提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引入高效脱氨酶TadA8e和广谱识别SpRY-Cas9变体,构建出新型腺嘌呤碱基编辑器pABE8e,系统靶向修饰了杨树纤维素合酶复合体中的多个基因(CesA8、CSI1...
2025-09-10 -
《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赋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湖州安吉与竹农一起在新开荒的竹林里进行林地清理;在四川宜宾的10万亩楠竹现代培育示范基地里,指导竹农挖秋笋,将笋芽分化理论成果转化成四季有笋的新技术……今年暑假,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副教授杨海芸、王志康带领的“一根科技竹”研究生团队,跨越长江,推广笋材两用林高效抚育技术。除“一根科技竹”研究生团队外,暑假期间,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技术指导、产业规划与创新合作,以“科....
2025-09-07 -
吴家胜看望慰问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我校学者
9月2日,校长吴家胜专程前往光机电工程学院楼,看望慰问刚刚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我校学者,对他们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并送上鲜花。吴家胜指出,发表高水平论文是衡量一所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以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身份发表论文,且拥有完全知识产权,这在我校办学历史上尚属首次,殊为不易。这也是我校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以来,产出的第一篇CNS 主刊论文,令全...
2025-09-07 -
全国重点实验室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
8月29日,全国重点实验室戴朝卿教授团队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贺曦敏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Launching by Cavitation的研究论文。这也是我校学者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本文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空化效应的高效发射机制,通过精确控制液体中气泡的剧烈溃灭过程,将传统上具有破坏性的空化现象转化为可控、高效的动力源,成功实现了微小型器件....
2025-09-01 -
浙江农林大学获批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发布《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农科(条件)[2025]4号),公布了新的部级野外观测站体系名单,浙江农林大学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植物保护舟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浙江省内承担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重要力量。此次新增的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体系,是农业农村部为落实中央科技委规范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管理要求,进一步优化体系、加强农业基础性长...
2025-09-01 -
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6项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截至目前,我校共获资助86项,资助直接费用合计314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2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6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立项涵盖八个学部,主要集中在生命、地球两个学部。按学院分布来看,林生院11项,环资院、园林学院、动科动医学院各10项,园艺学院8项,农学院、数计学院各7项,食健学院6项,经管学院5项,化材学院4项,暨阳学院3项...
2025-09-01 -
全国重点实验室沈锦波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发表研究论文
8月18日,全国重点实验室沈锦波教授团队在《Nature Plants》(中科院1区Top,IF-5yr=17.0)在线发表题为“Vacuolar Sorting Receptors Coordinate Lytic Vacuolar and Autophagic Transport for Plant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植物液泡分选受体协同调控液泡与自噬途径参与效应因子触发免疫》)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液泡分选受体VSRs通过调控液泡水解酶精准投递与效应因子自噬清除的“双线作战”,有效抵抗病....
2025-08-24 -
《中国科学报》:解决“掉膘”难题,科研人员为牦牛研发“开胃宝”
“添加了‘酵生益菌冻干素’,牦牛们吃得更欢了,寒冷环境适应性也更强了。这两年使用下来,我们牧场的牦牛比以前日增重15%以上,成活率提高8%,冬季掉膘率也显著下降。有了这个新型益生菌制剂,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牦牛冬季掉膘了。”站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若尔盖草原上,看着成群结队健康壮硕的牦牛,听着藏族牧民扎西泽让介绍着家里牦牛的生长情况,正在此处开展社会实践的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蔡万豪,和“从‘肠’计...
2025-08-24 -
潮新闻:18年科研攻关,浙农林大专家教授团队为杉木林披上“金缕衣”
烈日炎炎,正值暑假。位于庆元县实验林场的杉木林改培示范基地里,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学科的童再康教授,正在给几名博士生和林场的工作人员讲解楠木种植的要领:“坑要挖深,根须舒展,肥土拌匀,这样种植的楠木才能更好地生长。楠木幼苗时喜阴,间种在成林的杉树下,可以更好的成活。”在他身后,高大的杉木林间,一棵棵楠木树苗正在茁壮成长:今年春天刚栽下的闽楠、浙江楠已经亭亭玉立,嫩叶在阳光下流转着碎金般的光泽;前几....
2025-08-24 -
《科技日报》:萤火虫新种点亮夜空经济
暑期开始,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台山萤火虫微博物馆迎来了一批活着的萤火虫。它们和这里的萤火虫标本一道,立体化讲述萤火虫的故事,带给游客全方位的“逐萤体验”。这些萤火虫叫“周氏萤”,是浙江农林大学团队历经三年驯化成功的半水生萤火虫新种。8月14日,团队指导老师、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义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周氏萤”的发现、驯化和规模化养殖,破解了萤火虫保护和利用的长期矛盾,为生态保护和产业协同发展带来了全新可...
2025-08-24 -
浙江省“尖兵领雁 + X”国际合作项目启动会在动科动医学院举行
7月24日,浙江省“尖兵领雁 + X”国际合作项目——食源性病原单增李斯特菌环境适应和感染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及防控产品开发启动会,在动科动医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农林大学承办,汇聚了中意两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旨在为双方团队高效开展科学研究、深化科研合作以及提升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动科动医学院程昌勇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对与会专家和双方项目组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
2025-07-29 -
光机电学院师生参加2025年全国林业和草原装备学术大会
7月19日至21日,由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全国林业和草原装备学术大会”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召开。光机电工程学院姚立健教授率农业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师与研究生13人参会。20日上午,姚立健作为共建单位代表和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了“共享常山林业机械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和“林业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联合体成立仪式”。参与两机构的建设,为光机电学院....
2025-07-28 -
竹研院专家团队赴忠县助力“西南春笋第一县”高质量发展
近日,为推动忠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桂仁意教授携团队一行开展实地调研并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忠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宜开展座谈。在忠县期间,专家团队先后赴全伦、瑞竹、巴曼竹韵文旅等企业与马灌、野鹤、白石等乡镇开展竹产业科技服务工作,了解企业与竹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并召开全县竹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专家团队围绕大力提升竹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给出了多方面建议。一是....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