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参加省林业科技周系列活动
为着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机械等先进实用技术,以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能力,10月28日,浙江省第十八届林业科技周主会场活动在开化举行,活动以“林业科技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采取主会场启动,各市分会场联动的形式。学校社会合作处率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林业科技周系列活动。大会现场,我校以视频形式作典型交流,介绍了在林下经济取得的新技术、新成果,分别与山区26县中的淳安、常山、....
2021-10-29 -
2021韧性城市国际会议在我校举行
10月23日-24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韧性城市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唐豹、我校校长沈希出席会议,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我校相关学院师生参加活动。唐豹回顾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发展历史,指出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是协会长期以来的发展思想,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事业进入了新的时期。他希望各领域的专家加强专业交流,加快补齐短板,...
2021-10-28 -
学校受邀赴宜宾调研服务竹产业 丰富“中国竹文化节”活动内容
10月18-20日,竹林碳汇专家周国模教授、竹产业经济专家沈月琴等我校竹产业专家受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本次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主办,中国竹产业协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会议主题为“竹福美丽中国,促进乡村振兴”,来自国内外近300名嘉宾参与会议。会议期间,沈月琴与宜宾学院就竹产业学院、茶产....
2021-10-22 -
凤凰网:让“仙草”成为 “脱贫草”浙江农林大学石斛黄精创新团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
10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三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名单,包括24名青年拔尖人才、23名领军人才和35个创新团队入选。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教授领衔的石斛黄精创新团队成为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图为石斛黄精创新团队负责人斯金平教授等在科研、服务/图片由斯金平教授提供(以下图片均是)二十年来来,石斛黄精创新团队坚持针对铁皮石斛、黄精等产业“卡脖子”问题,解决了种植栽培、加工推广等关键科学和技术瓶....
2021-10-19 -
学校召开科研工作例会
10月14日,副校长吴家胜主持召开科研工作例会,推动落实年度科研任务,加速助力“十四五”开局起步。吴家胜指出,全体科研工作者上半年始终保持高昂斗志,齐心协力抓好科研各项工作,部分年度指标任务提前完成,国家杰青取得取破,工作成绩值得肯定。吴家胜表示,面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同类高校同质化竞争等挑战,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要敢于担当,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坚定的信念全面推进“十四五”科研工作。....
2021-10-15 -
石斛黄精创新团队入选第三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
10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三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选名单,食品与健康学院斯金平教授领衔的石斛黄精创新团队入选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二十年来,斯金平教授领衔的石斛黄精创新团队坚持针对铁皮石斛、黄精等产业“卡脖子”问题,解决了种植栽培、加工推广等关键科学和技术瓶颈,形成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使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成为百亿大宗药材,让“仙草”成为老百姓的“脱贫草”;推广黄精栽培及深加工,...
2021-10-14 -
《中国环境报》:浙江农林大学团队推出碳汇测算方案 43项指标测算碳汇量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日前在编制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的基础上,依托无人机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结论: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已实现“零碳村”目标。“零碳村”是指在村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年碳排放量小于当年的碳汇量。碳排放可理解为村民工作及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碳汇是村内的森林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如何测算碳汇量?在王懿祥教授团队提供....
2021-10-13 -
周国模教授团队接受央视采访 科普竹林碳汇知识
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黄金时间播出《中国在行动》节目。浙江省特级专家、我校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国模教授和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施拥军教授接受采访,在节目中科普竹林碳汇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连日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召开,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中央广....
2021-10-13 -
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团队指导本科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17级本科生李思源,在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团队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生物资源技术》(Bioresource Technology),IF=9.642,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以竹粉和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氮掺杂水热炭提高其对铬(VI)离子除去能力》(Enhanced removal of Cr(VI) by nitrogen-doped hydrochar prepared from bamboo and ammonium chloride)的研究论文。 论文以竹....
2021-10-08 -
学校多项成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9月27日,中国林学会公布了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我校13项成果获奖,其中主持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获奖成果中,由我校主持完成的“长三角主要绿化树种释放VOCs与吸附PM功能评价及应用”“竹林碳汇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浙江典型脆弱人工林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集约经营竹林土壤提质增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园林植物BVOCs有益功效筛查及景观康养模式构建与示范”“乡村绿道资源要素协同规划....
2021-10-07 -
化材学院傅深渊教授领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日前,化材学院林业工程学科傅深渊教授带领胶黏剂与复合材料课题师生团队,攻坚克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连续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基于绿色环保理念解决了材料行业的关键难题,受到业界广泛关注。“A Fully Biobased Surface-Functionalize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via Green Self-Assembly toward Fire-Retardant, Strong and Tough Epoxy Biocomposites”于2021年9月16日发表在化学领域期刊《ACS Sustai...
2021-09-23 -
学校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暨培训大会
9月18日,学校举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暨培训大会。校长沈希出席大会并作动员讲话,副校长吴家胜主持大会。沈希对学校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创佳绩予以高度肯定。他指出,基金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充分反映高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优化学科布局、做强人才队伍、推动一流学科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希望每一位教师尤其是...
2021-09-22 -
学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
9月17日,副校长吴家胜主持召开2021年第三次部门联席会议,听取各单位近期工作汇报,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吴家胜听取了各单位对于前期工作开展及后续工作推进的情况汇报,他认为“十四五”开局良好、起步有力,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希望各单位各司其职、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2021年的工作任务。他指出,各单位要知势谋局,以登高望远的眼界谋划发展;要视势谋局,以脚踏实地的勤...
2021-09-18 -
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淼一行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
9月12日,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淼,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陈涛教授等一行到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察调研,林生院院长李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在智能实验楼,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特色,以及在亚热带森林种质创新与繁育方面的研究进展、技术推广应用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等情况。刘淼对实验室的建设成效和在研究特色给予充分肯定,对森林食品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21-09-13 -
《浙江日报》:浙江农林大学团队推出测算方案—— 是否“零碳村”,“尺子”量一量
村民们的生活一年排放多少温室气体?村里的上万亩毛竹林一年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整个村子一年来排出二氧化碳多,还是吸收的二氧化碳多?……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在编制村级尺度的碳排放碳汇测算方案的基础上,依托无人机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结论: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已实现“零碳村”目标。“零碳村”是指在村子的行政区域范围内一年的碳排放小于当年度碳汇量。具体来说....
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