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棉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与现代化战略研究项目”中期总结暨无膜棉现场观摩会举办
10月6日,由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塔里木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棉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与现代化战略研究项目”中期总结暨无膜棉现场观摩会在新疆阿拉尔市召开。我校副校长吴家胜出席现场会并致辞,喻树迅院士线上直播参会并发表讲话。吴家胜表示,学校将不断厚植在服务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办学特色,通过派驻援疆干部、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新疆的建设与发...
2020-10-12 -
《中国科学报》:木质基水凝胶压力传感器研制成功
木材经过科学家的深入研究,现在竟然还能用来制作传感器。最近,《应用材料与界面》刊发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聂康晨等人成果,他们通过引入离子导电聚电解质后发现,一种复合材料便能够同时起到隔膜和聚电解质的作用,可用于研发柔性电容式传感器(CPS),未来在人机界面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聂康晨在沈晓萍、孙庆丰等老师指导下研究发现,在水凝胶的合成中,利用脱木素后木材天然的纤维素排列结构,往往能起到增强力学性能的...
2020-09-24 -
我校专家服务团赴重庆市对接“服务竹产业未来发展”工作
9月21日,我校竹产业专家服务团队应邀赴重庆市对接“服务竹产业未来发展”工作,开展座谈研讨,到忠县和梁平区开展技术服务。座谈会上,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声斌感谢我校提供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重庆市林业局、市林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重庆市竹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提出了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的合作需求。我校副校长吴家胜教授简要介绍了学校与地方政府长效合作机制及学校竹产业团队服务地...
2020-09-22 -
三叶青西红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会在我校召开
9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在我校组织召开三叶青西红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论证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连志、推广处处长吴世军,浙江省林业局科技处处长何志华,我校校长沈希、副校长吴家胜出席会议。沈希对评审专家组一行的莅临表示欢迎,并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林业局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
2020-09-16 -
农学院作物学科教师赴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开阔师生学术视野,促进学科发展和落实双方“党建共同体”的建设任务,8月27日,农学院相关负责人刘庆坡、王华森教授,作物学科专业负责人戎均康教授及作物学科教师代表一行十余人赴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水稻研究所徐亲阳处长、科研处副处长申红芳及钱前院士团队的师生参加活动,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曾大力研究员主持。在交流...
2020-09-16 -
肩负起历史责任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工作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他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浙...
2020-09-16 -
国家重点实验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结顶
9月10日,正值第36个教师节。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到位,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的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完成结顶。校长沈希、副校长胡祖吉,项目EPC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管处负责人等,共同前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工地进行现场指导。在施工现场,沈希代表学校向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表示感谢。他指出,亚热带森...
2020-09-11 -
《科技金融时报》:20位浙农林大教授智汇淳安“大下姜”
“我们20名教授将分别对接服务‘大下姜’的23家农业经营主体。”9月4日,在杭州市淳安县“大下姜”区域的一家石蛙养殖场里,刚刚受聘成为“千岛湖·大下姜”乡村振兴智囊团专家的浙江农林大学教授赵阿勇,一边向养殖场的技术人员传授石蛙养殖技术,一边介绍着专家团的情况。9月3~4日,浙江农林大学和千岛湖·大下姜 “智汇乡村、聚力振兴”校地合作活动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举行。浙江农林大学的20位专家教授受聘为“千岛湖·大...
2020-09-08 -
信息学院惠国华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科研育人新模式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新型污染物不断侵蚀着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一道难题。近日,我校信息学院惠国华名师工作室成员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研发出非特异性修饰的功能性材料与信号表达技术,结合电化学分析技术,开发出一系列的液相体系检测技术,用于农业环境中特殊成分的精准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发过程中,在工作室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参加工作室研发工作的相关专业....
2020-09-08 -
《科技金融时报》:培养新农科人才的课堂开在养殖场里
“温度、湿度、饲料等都会对牲畜的健康产生影响。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更易发生饲料的霉变产生霉菌毒素,养殖场应加强对饲草、饲料作物收获、贮存、加工等过程的控制,减少霉菌毒素的污染,保证鲜奶的质量和安全。”暑假里,在杭州市临安区板桥镇的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牲畜养殖场里,在王翀教授的带队指导下,浙江农林大学“‘牲牲’不息”科技服务团的学生正在畜牧生产一线指导农户使用新技术,并把最新的科技产品带到了生产....
2020-09-04 -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调研组一行来我校调研
8月26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农村中心”)卢兵友处长带队来校调研,重点围绕推进“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开展研讨。副校长吴家胜主持调研座谈,科技处、合作处负责人陪同调研并进行工作交流。 吴家胜在致辞中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对农村中心长期以来对我校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近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绩。卢兵友听取了学校在科学研究及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相...
2020-08-27 -
《杭州日报》:助力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农林大专家暑期把课堂“搬”到了青山绿水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暑假期间,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教授们把实验室“搬”到了青山绿水间,深入田间地头问诊把脉,用科技助力各地农户脱贫攻坚。这几天,浙江农林大学徐凯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深入台州市的水果基地,了解东魁杨梅、柑橘及猕猴桃栽种面积、地理分布、销售和种植管理现状。针对果树生产关键技术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当地的猕猴桃溃疡病....
2020-08-20 -
《科技日报》:石斛专家斯金平:让“仙草”接地气,变身“脱贫草”
斯金平教授团队在开展科技服务 供图:斯金平带领团队驱车数万公里,前往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开展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培训;五上贵州,深入林区调研林下经济,用科技助力黔东南等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出门四天,为浙江的乐清、永嘉、苍南、莲都、景宁等地的种植户开展培训近十场……这个暑假,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斯金平比平时还要忙。他忙着向各地农户传授黄精、铁皮石斛种植技术,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帮助山区群...
2020-08-20 -
新华网:专家建议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浙江安吉县召开,与会人员就“两山”理念的实践成果、时代意义、经济学价值等进行研讨,并对进一步实践提出建议。该理论研讨会由浙江省委主办。安吉县是“两山”理念发源地,当地15年来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认为,“两山”理念丰富的内涵与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内在....
2020-08-18 -
凤凰网:田间地头问诊把脉 科技助力扶贫攻坚
这几天,浙江农林大学徐凯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在浙江省台州市的果树种植基地开展科技服务,并针对雨水多、温度高等天气对杨梅、柑橘、猕猴桃等的影响进行调研和分析,为当地果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邵果园等专家教授组成的团队,在浙江省泰顺县为当地茶农开展专项培训,针对茶叶生产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欠佳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刘兴泉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前往浙江省淳安县“大下姜”区域对当地水果种植、笋竹产业发展进....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