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光明日报》客户端:浙农林大专家教授“科技红包”助力基层农产品品质提升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9日   作者: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专家们来到浙江宁波象山县先浩家庭农场,给农场负责人送上了新年“科技红包”:新型生物质炭有机肥。这也是该学科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专家们希望,新型生物质炭有机肥应用到“红美人”果园后,能够助力农场“红美人”柑橘的生产。

象山先浩家庭农场总种植面积30亩,主要种植“红美人”柑橘。然而,受品质、疫情、市场等因素影响,基地的“红美人”面临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新问题。了解到先浩家庭农场的需求后,浙江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专家教授专门前往农场调研,发现农场部分区块的“红美人”柑橘存在生长不良、品质欠佳等问题。随后,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专家们通过对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分析测定,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良方案,希望有助于提升“红美人”在象山区域发展的优势。

和助力“红美人”柑橘生产一样,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各学科专家教授们,一直以来都是浙江省农林科研成果推广的主力军。他们在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也积极发挥相关科研成果的作用,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各类农产品的品质提升,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在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篁岸村的土根家庭农场试验基地,浙江农林大学赵光武教授团队这几年送上的“科技红包”,让丰收成了基地的主基调。赵光武教授这几年带领5位农业硕士,在该基地实施了早熟普通玉米新品种“惠禾6号”高产试验示范项目。经过多年的改良,他们选育的早熟普通玉米新品种具有双穗率高、抗倒性强,成熟脱水快,丰产性好等特点,同时表现出高抗大斑病、锈病和穗腐病。

农场负责人余土根表示,早熟普通玉米新品种“惠禾6号”早熟、高产、优质等优点满足生产和市场的迫切需求,有望成为未来大面积推广的主栽玉米品种之一。土根家庭农场从2020年开始试种的“惠禾6号”亩产450公斤,2021年试种亩产550公斤。在赵光武教授的指导下,运用宽窄行、重基肥、早施苗肥,追施拔节肥、穗肥、粒肥等栽培技术,2022年试种亩产突破700公斤,比其它玉米品种增产40%左右。

在建德市杨村桥镇五棵松家庭农场,浙江农林大学特色中药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根据农场对高品质金线莲培育的需求,为农场送去了仿野生金线莲的“科技红包”:在不同松针基质、不同生长环境下成功突破了仿野生金线莲自然生长期12月龄。此项技术在浙江省金线莲林下栽培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12月龄金线莲有效成分检测各项指标喜人,黄酮达13.54mg/g,多糖含量达197.83 mg/g,金线莲苷达22.64 mg/g。

据介绍,金线莲为金线莲属、兰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类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解毒、止痛和镇咳等功效,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和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疑难病症。其中黄酮、金线莲苷、多酚和多糖是金线莲的主要活性成分,月龄对金线莲活性物质的含量存在很大的影响。因此,这个仿野生金线莲的“科技红包”,为金线莲在不同基质下越冬技术研究、高药效、低成本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研发、推广及中药材多样化种植建设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也将造福更多病人,减少更多肺病或癌症病人的病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先后向全省30个县(区、市)137个乡镇派驻了约700人次的个人科技服务人员,推广各类实用技术1200余项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680余场,受培人员达数万人次,对提升农产品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浙江农林大学广大科技人员中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大批科技特派员团队和个人,相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有效支撑该校6个涉农一级博士点高水平建设。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3b5b5881c49a4ec5a59172f370bc1286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14



关闭

版权2021©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联系电话:0571-63804180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