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实验室森林碳汇研究团队PI、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智能监测和智慧管理”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杜华强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生康方芳为第一作者撰写的“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Carbon Fluxes from Bamboo Forest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Based on a BEPS Model in China”在国际TOP期刊《Remote Sensing》(IF=4.848)上发表,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竹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且特殊的森林资源,由于其分布范围广、生长速度快、固碳能力强等特点,在调节全球碳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竹林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竹林遥感分布信息、竹林LAI同化数据产品和土壤、气象等数据等驱动BEPS模型,模拟2001-2018年近20年中国竹林GPP和NPP,并分析了GPP、NPP时空演变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碳通量时空演变研究表明,在月尺度上,中国竹林GPP、NPP呈单峰型季节变化特征;在年尺度上,GPP、NPP总体呈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5.20g C m-2yr-1、3.88g C m-2yr-1。在空间分布上,GPP、NPP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GPP、NPP高值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等竹林丰度较高的地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竹林碳通量呈增加趋势(slope>0)的空间分布范围大于呈减少趋势(slope<0)的空间分布范围,说明近20年中国竹林的生产力在逐步提高。
气候对竹林碳通量时空动态演变影响研究表明,在年尺度上,通过计算竹林GPP、NPP与气象因子(最高温、最低温、降水量)的偏相关系数发现,整体上,竹林GPP、NPP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最高温、最低温均呈负相关,即高温或低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竹林碳通量的增加,而适宜的降水量促进竹林碳通量的增加。在月尺度上,温度和降水与竹林GPP、NPP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达0.56以上。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rs14020366
(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