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园艺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曹亚茹和2019级园艺专业本科生吴桑池在果树栽培生理与种质创新团队郑伟尉副教授的指导下,共同在国际知名期刊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7.514/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题为“Melatonin affects cuticular wax profile in rabbiteye blueberry (Vaccinium ashei)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褪黑素调控兔眼蓝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表皮蜡质代谢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研究以十年生兔眼蓝莓‘巴尔德温’、‘灿烂’为材料,在转色期进行褪黑素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兔眼蓝莓表皮蜡质的组分和含量,探究褪黑素对蓝莓果实发育期蜡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品种均存在不同期成熟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蓝莓果皮蜡质呈白色杆状,气孔被蜡质填充,两个品种无明显差异(图1)。
图1 两个兔眼蓝莓品种表皮蜡质形态
通过GC-MS测定蜡质组分和含量发现两个品种蓝莓蜡质总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蜡质总量在转色期达到顶峰,从蓝莓果皮中共分离鉴定出6类蜡质组分(图2)。其中,二酮类化合物是兔眼蓝莓幼果期和膨大期主要蜡质成分,而三萜类化合物则是转色期和成熟期的主要成分(图2)。本研究还发现喷施褪黑素增加了兔眼蓝莓单果重、糖分积累和果实亮度。
图2不同发育阶段蓝莓表皮蜡质含量
本研究共鉴定出56种蜡化合物。热图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不同果实发育阶段含量存在差异(图3)。并且,褪黑素对七大类蜡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3兔眼蓝莓果皮蜡质组分热图分析
该研究由园艺学院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合作完成,曹亚茹为第一作者,臧运祥教授及吴桑池为共同第一作者,郑伟尉副教授和张望舒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试验材料来自官塘蓝莓基地,从蓝莓花期开始,至果实转色期的褪黑素处理、成熟采收等实验处理和植株管理工作由曹亚茹和吴桑池全程负责和参与。
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2381
(园艺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