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中国绿色时报》:为农民脱贫致富育“金果”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8日   作者:

提到高档干果,很多人都会想起两样东西:香榧和山核桃。它们不仅在干果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更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实施精准扶贫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浙江农林大学南方特色干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吴家胜教授主持的“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分配调控香榧产量和品质的机理”获资助,资助经费为273万元。这为创新团队进一步深化香榧、山核桃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标志着该校南方特色干果的相关研究进入新阶段。

南方特色干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隶属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林草局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香榧产业联盟等平台,是浙江农林大学重点建设的一流(高峰)学科团队。201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林草局创新团队。

香榧、山核桃作为我国南方山区特色干果,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经济林树种。吴家胜介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好吃树难栽,良种缺乏、栽种成活率低、生长慢、结实迟。尤其是山核桃嫁接技术一直难以突破,薄壳山核桃引种近百年、结实不丰产。

从1994年开始,由吴家胜等专家牵头,浙江农林大学的这支科研团队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在“863计划”“973计划”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等资助下,致力于南方特色干果的良种选育、高效栽培、健康功能因子挖掘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20多年的合作攻关,团队在良种选育、无性快繁、高效培育等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揭示了南方特色干果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制定了遗传改良策略,建立了山核桃全同胞家系、香榧半同胞家系遗传分析模型,绘制了山核桃、香榧遗传连锁图谱,突破了山核桃等南方特色干果嫁接技术难题,形成快繁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规模化生产。目前,嫁接成活率从不到20%提高到90%以上,嫁接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到9个月,出圃率提高到75%以上。团队还突破了南方特色干果营养调控和授粉控制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形成高效生态培育技术体系,实现早实丰产。山核桃、香榧造林4年始果、薄壳山核桃3年始果,克服了结实大小年现象,平均亩产增加30%以上。

突破了种植培育的关键技术,团队锁定了更为深入的基础研究方向。针对南方特色干果产量品质性状形成及调控等重大基础研究薄弱,优质丰产与提质增效理论和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吴家胜带领团队率先开展山核桃、薄壳山核桃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解析了山核桃属进化及重要性状形成机理。解析了山核桃成花、成油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过程,克隆了成花、成油新基因,构建了基因调控网络。采用全转录组关联分析,建立了香榧单果重、淀粉、粗脂肪、金松酸含量等与品质有关的表型数据库。分析了气候变暖和氮沉降下南方特色干果的产量品质响应。解析了山核桃干腐病、香榧根腐病成因,开发了一系列有助于缓解土壤酸化等引起山核桃、香榧林地退化的有机-无机混配肥料。

吴家胜及其团队成员还围绕南方特色干果健康功能因子作用机制不清、加工产品缺乏等难题,开展干果健康食品功能评价与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分析山核桃、香榧的营养成分及其合成通路,解析山核桃高油形成机理,香榧金松酸、生育酚、角鲨烯和谷甾醇等健康功能因子的生物合成途径,鉴定了金松酸合成关键酶及调控转录因子。此外,还开展了颠覆传统脱涩工艺的单宁酶研究,创新性提出香榧完熟采收和一次堆制新技术,缩短了后熟时间,建立香榧标准化炒制加工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2015年,团队完成的科研项目“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团队科研成果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苏等南方7省广泛应用和推广,累计举办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培训农民超过1万人次,推广应用良种嫁接苗6745万株,新增造林面积121.5万亩,高效培育技术辐射推广应用110万亩,增加产值57.7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真正让南方干果成了农民致富的“金果”。

团队还多次赴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进行科技帮扶,联合共建干果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有效带动西部农村脱贫致富。目前已推广种植山核桃面积5万余亩,平均亩产增加30%以上,直接经济收入增长2400余万元。在贵州建立香榧基地2万余亩,实现了“养我十年、还你千年”的美丽致富佳话。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1-02/05/content_3348118.htm 《中国绿色时报》:2021.2.5



关闭

版权2021©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联系电话:0571-63804180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