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外学者齐聚浙农林大,共探“天下第一潮”科学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作者:

10月8日,2025涌潮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来自中、澳、意、法等国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钱塘江涌潮景观保护与价值挖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讨世界涌潮研究的前沿议题与未来方向。从潮水奔涌的自然壮景,到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从生态修复到世界遗产申报,钱塘江的涛声回荡于山海之间,也激荡起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共识。

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文化景观委员会、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农林大学与浙江钱塘江涌潮研究会承办。

在主旨报告环节,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曾剑围绕“钱塘江涌潮潮型:分类特征、形成机理和工程重塑”的主题,为理解钱塘江涌潮的基本特性提供了专业视角,助力后续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鲍沁星从文化景观角度,阐述了以钱塘江涌潮文化景观形成的历史过程、遗产价值构成为研究目标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国家冲浪队的意大利籍教练尼克,从历史文献与文化符号视角解读钱塘江大潮“人潮互动”传统,考证出“世界冲浪源于中国”的重要观点,指出千年前“弄潮”已是中国独特文化活动。 主题论坛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涌潮观测与科考、景观保护与利用、兴利除害工程及景观申遗理论与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青年学者论坛同样亮点纷呈,来自国内的青年学者们,从丁坝布局、声景观、图像视角、历史活动等多个角度,对钱塘江涌潮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展现了青年一代在涌潮研究领域的活力与创新。在圆桌会议“涌潮景观申遗讨论会”上,专家们围绕涌潮景观申遗展开热烈讨论,凝聚共识,为后续申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集体前往盐官开展现场观潮科考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参会代表对钱塘江涌潮形成机理、文化景观的感受。 与会学者认为,本次涌潮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不仅为钱塘江涌潮的研究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钱塘江涌潮景观的保护、利用与传承,以及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180b16065874adb84a2de65b5d51a20 《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10.9


关闭

版权2021©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联系电话:0571-63804180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