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科技日报》:浙江科技竹“种出”全国竹农的共同富裕路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作者:

新学期刚刚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专家们已经忙开了。他们结合自己专业优势,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服务与产业对接,以科技创新赋能竹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盛产竹子,但也曾因为缺乏技术,竹农守着竹林难致富。1980年,浙江农林大学设立了全国首个竹类专门化专业方向,并在上世纪90年代组建了竹类研究所,开始针对竹子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学校教师先后研发了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揭示了毛竹笋芽萌发规律,发展了笋竹林高效经营理论,提出了一整套毛竹笋竹林丰产高效可持续经营技术,对竹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的专家们,已经先后在浙江各地开展各类培训数以万次,辐射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累计新增效益近百亿元,同时还培养了一批“行走于田间地头,服务于乡村群众”的竹乡土专家团队。

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和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专家把“科技竹”种到了安徽、福建、江西、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地,助力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走上了绿色的共同富裕路。

四川省宜宾市竹资源富集,从2018年开始,浙江农林大学重点帮助宜宾市竹产业发展,先后30余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宜宾开展合作与服务,围绕竹种资源高效繁育、蜀南竹海楠竹林生态高效培育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调研,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把脉。在竹子团队技术指导下,宜宾市研发了结合浓香型白酒工艺的蒸馏竹酒,竹酒推出一年,销售额就达1200万元。在竹子团队专家的建议和助力下,当地还大力发展竹纤维、竹浆纸、竹食品、竹文旅等优势特色竹产业门类,积极助力当地推进“以竹代塑”,引领竹产业发展风向……如今宜宾竹资源生态效益正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

除了把“科技竹”种到宜宾,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还积极对接我国西南地区竹产业发展,把竹子科技论文“写”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的竹产区,“写”在竹产业振兴的征程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探索形成“一亩山、万元钱”的精准帮扶模式,为助农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通过发挥优势、精准服务竹产业,浙江农林大学竹子团队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屡获国家科技大奖。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朱斌表示,学校将继续激发科技人员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动性,用最新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林业发展,主动为浙江省竹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出谋划策,为全国竹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林智慧。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2/26/content_301936.html 《科技日报》:2025.2.26


关闭

版权2021©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联系电话:0571-63804180

 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