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锦波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发表高水平论文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1日   作者:

1月5日,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锦波教授团队在Cell旗下植物学顶级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趋势》,中科院1区Top,IF5-yr=23.116)在线发表题为“Live Measurement of Organelle pH by Plant pHluorins”(运用植物pHluorins活体检测细胞器pH)的技术论文。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植物pH传感器pHluorins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流程,并提出了该技术在植物细胞囊泡运输、次生代谢、信号转导等交叉研究领域应用的具体方法,为进一步将该技术拓展到植物抗逆、合成生物学等多维度热点研究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真核细胞由膜系统分隔形成相对独立稳定且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器,从而提高了细胞内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效率。植物细胞内pH稳态的调节对于细胞的生存、逆境胁迫响应至关重要。由于当前存在的技术障碍,对植物细胞器pH如何调控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仍然具有挑战性。

沈锦波团队研究发现,植物优化表达的pH传感器pHluorins是一种无创实时跟踪特定细胞器pH的新型工具。其中,植物PEpHluorin荧光强度随着环境变酸而变弱,而植物PRpHluorion(或RaVC)允许在体内进行精确的pH测量。植物pHluorins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植物pHluorins对高还原条件、高盐、过氧化氢等不敏感,保证了pH测定的准确性,并避免了每个细胞器pH校准的需要;二是植物pHluorins荧光响应的线性范围涵盖植物细胞器pH值的范围,因此它非常适合测量植物细胞器的pH变化;三是植物pHluorins特异性响应荧光可以很容易地从植物组织的自发荧光中分离出来;四是植物pHluorins可以瞬时表达,允许在没有基因转化平台的植物中进行细胞器pH测量。

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将特定细胞器的靶向序列融合到植物pHluorins,可以生成不同细胞器pH传感器。与此同时,利用细胞特异的启动子,可以在多种细胞类型的特定细胞器中对植物pHluorins表达进行遗传控制,允许观测pH梯度的空间特异性。最终,通过计算方法以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监测pH动态变化规律。该技术为细胞器pH参与细胞内囊泡运输、次生代谢、信号转导之间的交叉作用,以及植物逆境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生物学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沈锦波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硕士生赵瑞为共同作者。该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青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

沈锦波教授于2018年进入浙江农林大学,2022年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以来,他综合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方法,重点研究模式植物、农林作物中植物囊泡运输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中的调控作用机理,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Plant Cell,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

全文链接:https://www.cell.com/trends/plant-science/fulltext/S1360-1385(22)00332-6

(国家重点实验室 宋瑞生)


关闭

版权2021©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地址:浙江·杭州·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联系电话:0571-63804180

 访问量统计: